卢礼阳:《文献东南盛此邦——刘景晨与他的两位知己》

发布日期:2021-12-04

2021年12月4日上午,一场精彩的《文献东南盛此邦——刘景晨与他的两位知己》讲座活动在南怀瑾书院城市书房举行,本次活动到场约40人。


今年适逢刘景晨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刘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以“瓯越此门两代贤”为主题的纪念展正在衍园美术馆展出。


这是一次迟到的纪念,也是一次终于到来的告慰。


本次讲座卢老师带我们从刘景晨的朋友圈切入,重点介绍他与两位知己(黄群、梅冷生)的交谊。


重温他在编校《敬乡楼丛书》、修纂民国《永嘉县志》、主持温州市文管会等时期的业绩,借以缅怀贤哲的道德文章与社会贡献。


1、黄群:


清末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温籍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也是温州城市近代化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由他倡导、投资、捐款兴办各种实业,其项目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种领域,规模之可观,种类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历史所铭记。


据学友苏宗瀚公子苏绳武回忆:刘景晨十几岁时与黄群同在朔门一家私塾念书。


1928年春,刘景晨先生和黄群“同舟离平返沪”,应黄邀请,寓上海黄家,整理温州先哲遗嘱,七月赴杭州文澜阁校阅读叶适《学习笔记》,该年为完成《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纪言序目》、《芳兰轩诗集》等十种十八册。


次年完成第二辑《春秋大义》(戴溪)、《育德堂外制》(蔡幼学)等八种二十二册。


刘景晨先生就校印选择非常郑重,因此《敬乡楼丛书》也成了继《永嘉丛书》、《永嘉诗人祠堂丛刻》之后,近代温州乡邦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受到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诸人的好评。


《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完成后,社会各界更是推崇备至,誉之为浙江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据了解,全国至少有28家大图书馆收藏了《敬乡楼丛书》;海外,仅美国就有5家大学图书馆收藏。


1945年4月26日,黄溯初病故于重庆,享年六十三岁。


1946年7月7日,温州举行追悼会,刘景晨担任主祭人。刘景晨特地撰写《永嘉黄君群传》,刊于《浙瓯日报》。


2、梅冷生


晚近温州文化圈曾流传着“事必言籀,言必怀梅”一语,所谓“籀”,即指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而“梅”,则指馆长梅冷生先生。


梅冷生把毕生献给文物古籍的抢救、征集、整理工作。


他参与征集乡先哲遗著、参与发起补刻光绪《永嘉县志》等有重大影响的文献抢救。


尤其是在日军对温轰炸、侵占期间,他数度将善本图书运往山区保护,还不遗余力从造纸厂、废品收购站等处,搜罗到大批珍贵古籍,其中有镇馆之宝《万历温州府志》等书。


著名金融家徐寄庼评价梅冷生说:"我公搜罗乡邦文献,俾垂久远,其功不在禹下。凡属乡人,无不感佩"。


自1941起,梅冷生担任图书馆馆长之职长达35年。在他主持下,温州市图书馆被国家列为全国唯一研究地方文献的单位。


此外,梅冷生还牵头组织文学社团“慎社”和“瓯社”并出版社刊,为现代温州诗词创作迎来一个高峰期。一代词宗夏承焘即得益于此,他赞梅冷生先生“才能足以领袖一乡”。


《永嘉县志》纂修时期,刘景晨总纂,梅冷生协纂。在刘景晨、梅冷生等崇高精神的感召下,许多外地温籍人士纷纷把藏品捐赠出来。


截至1956年底,温州市文管会共接收、征集、收购各类文物近万件,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西晋南朝的瓷器、雕刻,唐五代的壁画、写经,宋代龙泉窑青瓷,元明清书画和近代文物等。


刘景晨先生一生耿直,可谓傲视一切,他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步,毅然拒绝曹锟贿选,在永嘉县城闹米风潮中仗义执言;温州解放前夕,出席叶芳将军决定温州和平起义的会议并慷慨陈辞,“冷眼总能明黑白”,不愧为有抱负、重气节的一代文化人。


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庚子)8月1日,含冤辞世,享年八十岁。 辞世时陈守庸前往寓所吊唁。梅冷生、王思本在巷边大榕树下目送灵柩经过。马祝眉致送挽联。


直到1983年,刘景晨先生才被平反。


所以说这是迟到的告慰,身为后辈,我们能做的也是铭记历史,以此缅怀先人。


感谢卢礼阳老师在这个周末为我们带来了如此有意义的故事,也让我们重温了这段瓯越记忆。

讲座结束后,南怀瑾书院向卢礼阳老师颁发了讲学证书,本次讲座活动圆满结束。



书院地址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五福源内
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
0577-89855818  89881099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20 南怀瑾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467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