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上午,书院邀请了温州大学地名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盛爱萍教授来为我们讲述以温州为例的地名文化。
盛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次讲座她从三个方面来为我们介绍,分别为:
1、地名与文化的关系
2、如何挖掘地名文化
3、如何延续地名文化
盛教授认为,温州文化需要挖掘,如:景行桥(金杏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温州地名又彰显了地域文化、移民文化、道教文化和宗族文化。
要如何延续地名文化呢?盛教授提出了五种方式。
一、采用激活法,启用老地名:
瑞应大道:该道路所经主要区域古称“瑞应乡”,据《虹桥镇志》载,南宋嘉定二年(1209),石帆乡麦双穗,禾重颖,粟一茎五穗,遂将石帆乡改名瑞应乡。瑞应乡范围包括今乐清市石帆街道、天成街道、虹桥镇、淡溪镇、蒲岐镇、南岳镇、南塘镇、清江镇等大部或部分地区。该地名在民国时期消失,激活这一历史地名,可延续该片区的文脉。采用激活法的地名还有磐石卫大道、茗屿大道等。
二、采用引用法
1、引用诗句: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云日、云辉、云映、澄鲜)
2、引用成语:用于附一医附近路名。引用“医疗”相关的成语:橘井泉香、杏林春暖、悬壶济世。(橘井、橘泉、橘香、泉香、杏林、杏暖、春暖、悬壶、济世)
3、引用名人名篇篇目:如根据合集《琴心》,取名的“琴心路”;根据小说《橘子红了》《百合羹》,取名为的“橘红路”“百合路”等。
三、派生法
以七都岛的“七”为主题,以“七彩”路派生出地名。形成系列地名,如七虹路、七辰路、七耀路、七星路、七珍路。
市民中心:民本路、民乐路、民和路、民润路、民德路、民仁路、民熙;聚润路、聚益路、聚智路、聚德路、聚金、聚鑫路。
四、移用法
1、移用附近村庄名:如毛坑路(老杨山路)
2、移用自然景观名:如乐清的平盘山路、岐头山大道、法华寺路、三屿路、玉湖路、牛头山路、东漈路、岐元路等。
3、移用人文景观名:如移用永昌堡内古建筑古城墙、洞桥、四大夫祠(楼梯桥、上芳桥、会秀桥、联芳桥、井头桥、都堂殿、环海楼、状元里、都堂第、圣旨门巷。反映古堡文化)
五、组合法
乐清:以道路起止点组合,构成新地名。若道路两端或途径的村庄、乡镇(街道)名称的首字、尾字组合,能形成一个有意义的道路名,宜采用。如凰林路:连接凰岙和大林,首尾各取一字,组成路名,凤凰栖息之林,寓吉祥义。
华池大道:西起莲池头,东经华东村,两村各取一字,组成华池。且华池为神话传说中的池名。此类地名还有珠港路、天帆路、永昆大道等。瑞安:金杏(金源、杏里)、瑞云(瑞安、飞云)、云章(飞云、章桥)
最后,书院执行院长吴东向盛教授颁发讲学证书,本次讲座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