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程 | 第三期静定修养基础公益班——传统文化中的养心与养身
发布日期:2022-11-07
应广大市民要求,书院第三期“静定修养基础公益班“即将开班,本期主题为“传统文化中的养心与养身”,每周一日,为期四周的静坐体验与心得分享活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此篇是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且为大家所熟知的,诸葛孔明先生的千古名篇《戒子书》中的至理名言,尽显了他在宁静养性与修身治学上的高度修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习静”是极为重视的修养学问,所以在南师的著作中,亦看到他对静定修养的高度重视。
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个方面。静坐修心是一方面,这个要有一定的工夫才能做到;在开始修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养成习惯,就无法改正了。而且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影响,并且容易成病。
呼吸之气,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身心修养的初步更离不开呼吸之气,所以注意这个问题,就是走向健康之路的第一步了。
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修心”,静坐是修心;“身心两健”,身体健康了,心理也健康了;“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互相为因果。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授课老师:薛虎
报名人数:成人(25人)
课程内容:
• 静坐的注意事项
(具体每日安排,报名后推送给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