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分享 | 张谷:《我对禅学的体会》

发布日期:2023-11-21

10月20日,“从永嘉大师到南怀瑾”禅学研讨会在温举行。期间, 四川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原局长、四川省袁焕仙研究会会长张谷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我对禅学的体会》的分享。


以下是张谷先生演讲正文内容,和大家分享。




尊敬的东道主,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高僧大德,以及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其实严格讲我是没有资格在这说话的,因为我的身份是个公务员,退休几年了。吴院给我打电话,给我布置作业让我来讲一讲,我当时都有顾虑,我说合适吗,这是直接研讨佛法。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恭敬不如从命。第二也把它作为逼我学习,必须讲学习体会的一个机会。


大家看到我的名字,刚才叫张谷,现在变成张心帆了,怎么回事,简单说一下。南师在香港的时候就让我拜他为干爹,可以说他只收了我这一个干儿子。当时很高兴,回来以后告诉我母亲,我母亲也挺高兴的。后来有一次他突然递了一页信纸给我,上面写着是“张谷如见,经多方思考,为你起法名,也是张谷的字,叫张心帆,希望你能继起你外公之《维摩精舍》之禅学精神,为此为盼”。我当时非常高兴,给我起这名字很高兴的事,但没注意到后面那句话,我还是在忙我的工作。后来到了2017年我退二线以后,又把这封信拿出来看,后面还有“希望你……,”对我还有要求,所以我就申请成立了四川省袁焕仙研究会。其实我过去找到南师的时候,我并不认可,因为我无知,并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到香港见了他吓我一跳,这么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我居然视若不见,从此开始读他的书。这一读,把我彻底改变了。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三个体会。一个是我认为南师所有书都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刚才王教授已经讲了,南师就是讲生命科学。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这一点。第二是我思考一下,我们人类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知识实际上全部都是关于生命科学的。第三是我谈一点对禅法的看法,也是体会。


首先我觉得禅学就是关于生命科学,是认识生命,改造生命,揭示生命规律、真理的,最终是圆满生命的学问,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问题关于整个宇宙和生命的学问。我读完南师的书以后,我觉得他的所有书籍,虽然讲儒释道、讲诸子百家、讲东西方文化,然而,最终它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南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是用系统理论来讲课的,所以很多大学教授对他有误解,认为他不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家,他讲的东西都是引经据典,像碎片一样的,随时就来。


还有一个就是普通学者他读南师的书,就像刚才王教授讲的那些东西,没有一定传统文化尤其是佛学基础的人,听着是很难听懂的,或者是不知所云。南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世人能听懂的方式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法。因此,我觉得他的所有丛书都是讲生命科学的,丝丝入扣。我总结他关于生命的特性有五点,我在珠海演讲的时候讲的是四个特性,后来我又增加了一个。


第一个是生命的真谛的唯一性。刚才王老师说的,任何佛最后证明的都是一个真理,生命的真理只有一个,如果是两个就不是真理。但是现在要证明生命的真理两种方法,一个是外证,一个是内证。外证就是像朱校长讲的,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的方式、定量的方式、定性的方式来描述生命的真理。第二,真正要圆满生命还得靠内证,要靠自己的开悟来证明生命的。因为外证始终在外面,它只能说明生命的规律、真理是什么。所以真理只有一个,各种方法,比如说各种宗教、各种学术,它只是道路不同、方法不同、探索的程度不同,结果不同而已。最终生命的真理只有一个。


第二个是生命本质的平等性。我们佛法经常讲的是众生平等,其实生命的形态和生命的智慧是完全不一样的,有高等生物、有低等生物。即使是人,也有智力的差距。但有,到最终达到生命圆满的程度,这个生命是平等的。人即是佛,佛即是人。


第三个是生命的圆满程度的差异性。在修证过程中,人是有差异的,有的人有与生俱来的智慧,根器不一样。像我第一次见到南师,南师说“你是再来人”,我根本不懂什么叫“再来人”,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就是往生往劫,你是修行的人。所以,先天本来就有差异,那么后天的努力不一样也是有差异的,生命圆满的过程中是有差异的。


第四点是生命圆满的渐进性。人的习气太多,各种各样的不足需要克服,肯定有个慢慢的过程。因为问题众多,只能慢慢来。但是对生命的开悟、顿悟、渐悟是有区别的,有的人根器好,很快就看见了。有的人要修很久才看到。所谓悟道,我理解的是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这就是悟,所以不要把它神秘化,就是看到生命的真相。因此悟了以后你要达到圆满的程度,就慢慢去掉自己的问题。


第五个是生命圆满的阶段性。由于有差异,肯定有阶段。这个阶段有很多,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圆满的生命的阶段,一个是不圆满生命的阶段。其实在经典中有很多划分,刚才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还有大乘菩萨修行的55位,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和十地,最后才达到等觉、妙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分得很细。但有一点,生命都是在圆满的过程中,它是有不同的差异,最后分了不同的阶段,所以我把它分为圆满生命的阶段和不圆满生命的阶段。


这是我报告的第一个体会。第二个体会,就是人类现有知识基本上是关于生命的学问。


第一,生命圆满的程度划分,刚才已经说了两个部分,因此在知识上,其实历代的圣人、伟人都描述过这种知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导圆满生命的知识和理论,这可以用胜义谛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第二个指导不圆满的生命,它可以是世俗谛的知识和理论。龙树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划分和我这个说法有区别。其实胜义谛是指直接讲生命真理,为了方便大众听得懂,方便他们知道、了解生命真谛,所以又贴近世俗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讲世俗谛的东西。这是我的理解。


回过头来看,现在人类基本上的知识都是指导的不圆满生命的知识。如果是圆满的知识,严格讲用语言是没法表达的,都说的是这个、那个、如来等等,实际上我们都讲不清楚,只能是意会而已。而指导不圆满生命的,我觉得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生命本身的知识。它就是专门研究动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比如东西方的医学、动植物学、经络学。比如说经络,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很深了,其实在40年前就已经了解到人的经脉14经,七经八脉,14个经络,但是在青蛙身上只有5条经。这些我们早就研究过了,还有生物生化学、心理学、精神类科学,包括哲学和宗教中关于生命的。


第二个部分就是研究生命之外的环境和宇宙。就讲的器世界或者叫物理世界,其实这个物理世界也是相对的,因为在《楞伽经》里面佛法讲到众生产生的12种形态,包括我们现在认为的物理世界,岩石这些都是。现在研究的纯物理世界有地质学、水利、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大气物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光学、电子学、分子学、原子学、材料科学等等,这是研究纯物理世界的。


第三个是研究生命和物理世界关系的。主要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知识。生态学、环境科学、天体物理学、量子生物学,古有《周易》、《八卦》、《黄帝内经》等等。但是最后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实际上生命和环境和宇宙是一个整体,叫自他不二。


第四个就是关于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识理论。这个是最多的,这也是南师最强调的。就是说实际指导不圆满生命的探索和经验,我们的儒释道很多知识。比如说南师一直倡导年轻人要好好做人,他说我找了一百年,就没找到一个修成的人。这个话很严重的,修行的人很多,但他就说没找到一个,所以我劝你们这些年轻人好好做人,做好人就是修行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论语》、《大学》,包括《四书》,《四书》讲的都是人际关系,当代的社会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等,特别是研究的什么情商、智商。其实情商有很多定义,有的说善解人意就是情商,这话是对的,但是这句话善解人意很难把握,情商高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做好,做什么都能做好。我总结的这两句话,发现需求、满足需求。任何人对你都有需求,任何人在不同的环境都有需求,你如果发现这个需求,你去满足他的需求,保证你受欢迎。


我觉得在这一块没学好的人很多,所以自从我进入这个领域,来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号称修行的人,越修我慢越重,谁也瞧不起谁,同出一个师门,各个相互看不起,都说自己是传人。这个很可怕,修行修成怎么样了,其实是做人还没做好。做人就是圆满生命的第一步,把人做到极致你就成佛了,就没有贪嗔痴慢疑了。这是我汇报的第二大点。 


第三点讲讲我对禅法的理解。禅法是圆满生命的方法。其实我非常赞成南师对佛教、佛学、禅法的看法,他认为佛教是宗教,让人从善,但它有一个弊端,容易偶像崇拜,容易迷信。第二是佛学,佛学仅仅把佛的东西,佛的经典、佛的生平、佛的理论当成理论研究,就是教理的研究,那对不对,肯定对,但是如果只通教,很容易成为口头禅。但是他推崇的是佛法,什么叫佛法,我的看法就是让生命圆满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去修的,就是在圆满生命的过程中,因此我把禅学称为禅法。


其实禅法是佛法的一个法门,它源于印度,但是形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佛教融合的结晶,也就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禅法已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所以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下面我讲这么四个观点。


第一,禅法是内证生命真谛的方法和途径。修正佛法是揭示生命真理的,是通过外证和内证两种方式,这个是内证。中国的禅法是南顿北渐,我理解这实际上是对禅法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我对顿渐理解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开悟见性,分快和慢,有的人根器好,一下就通了,像南师一样,有的人始终不通。


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到太湖大学堂,南师跟我讲说我把心法传给你了,这个心法是你外公给我的,你回去好好修,几个月就到了。我回去修,但是就没到,都十几年了,所以第一层顿渐体现在开悟见性上。第二层顿渐就是生命个体的圆满差异上,它体现在无论是你顿悟还是渐悟,反正不是一悟了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去掉你的习气和毛病。所以这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因此我觉得顿和渐分成两个,一个是开悟见性的快慢,一个是真正圆满生命的快慢。


禅法的本质就是学用结合,修悟并用,理通实证。顿渐只是生命个体和功夫的差异,带来的禅修程度的差异。这就是南师讲的,“通宗又通教,才叫禅宗”。否则很容易在修行禅宗的时候不乏口头禅。南师有一个学生曾经到成都讲禅,我发现听过他讲禅的人后来不少成狂禅了。人人都说自己开悟了,谁都看不起。我想这是禅的精神吗,肯定不是!这是我们禅宗要避免的误区,狂禅、口头禅。顿渐知道了,就不会这么武断了。其实狂禅也好、口头禅也好,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理解到通宗通教、理通实证、顿悟渐修的关系,这是我的体会。


以上就是我谈的个人体会,其实今天各位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在这里,我在这真是班门弄斧。但是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一直在考虑一个东西,就是如何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逻辑习惯以及科学态度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


现在讲禅文化,禅法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好多人打禅的时候,坐着的时候很清静、很明白,但是一下坐以后又是另外一个人了。这怎么行呢,要行、住、坐、卧都在那个禅境中,这个才是禅修的精髓。第二是禅修的精神可以改变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什么事来了以后都能够应对自如,该提起的就提起,该放下的就放下。但是比如说我这把年龄了,我都67了,过了耳顺之年,但是我现在一点不耳顺,听到不好的马上脾气就上来了,我知道我这个差距大得很,一看到不顺眼的,马上托子(拳头)都捏出水来了,虽然我不习武,但是我真想上去揍他两下。


但是现在禅生活中有一些是装点门面的表面文章,走到哪儿都是禅茶、禅画、禅书,昨天晚上听见还有禅餐,我觉得也对。但是有一点,别丢掉了禅的精髓,禅的精髓就是要揭示生命的规律和圆满生命,别把它作为一个装点门面的符号。你看现在成都就很时兴的禅茶馆,走到哪儿都是装点得很清雅,然后写一个大大的禅字,好像都在这喝茶,你就已经有禅心了,那怎么可能啊。


刚才我听王教授讲的,讲的非常好。他全是术语,全是经典,一般人真听不懂。但是如果要推广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下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让他先接受、普及,但是再深入的时候必须用高僧大德和专家的这些东西来一步一步地教。刚才说南师就是这个典范,而且他希望有人来解释这个东西,这个希望我觉得就要先从普及再提升,而且千万不要把它搞成是我在传教。我觉得第一应该是传播文化,第二是传播科学知识,用这样的视角和理念去推广佛法,其实佛法就是生命科学。2500年前,佛就讲得这么清楚,而且以现在的科学都还没有验证到这个水平,所以如果不好好用心地传播,了解生命本质的人会越来越少。


最近有一个现象,到寺庙去的已经不是老头、老太太,全部是年轻人,甚至是到庙里去打卡、照相,穿着唐装在那里去照相。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轻人现在心里很空虚,没有寄托,于是去找佛陀,去找寺庙。但是这时候我确实觉得我们的高僧大德,你们的责任很重大,怎么把这些年轻人引到科学的修行上去,科学的去领悟生命的真理上去。


我今天提出三破三立,这是受王教授的启发,刚才想的,第一叫破迷信、立科学,第二叫破神秘、立平常,第三叫破畏难、立可行。第一,别把佛法看成迷信,佛法是科学,我们要讲清楚这点。第二,不要觉得它很神秘,其实它非常平常,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是佛法,随处都是科学,随处都是圆满生命的科学。第三,要破除畏难,难是说一百年没找到一个修成的,咱们不寄托于修成,咱们寄托于做好人,做最好的人,做完美的人,其实你就达到了功德位,然后逐渐再达到悟道位,以后修到位,最后成道位等等。


我再强调一下,用当代人听得懂的语言,适应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以科学的态度来传播和宣传生命科学,让更多的人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受益。不仅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断代,更要发扬光大,让中国优秀文化国际化,走向世界,为盛世的中国服务。最后我以袁焕仙先生的四句话来结束,就是“燃诸圣之心灯,续众生之慧命,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


谢谢大家!

书院地址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五福源内
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
0577-89855818  89881099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20 南怀瑾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467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