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书院讲坛第二讲 曹衣新出水 吴带正当风 袁纲平先生说“吴装浅绛”

发布日期:2019-12-04

  院里说浅绛,池中泛秋黄。
  11月23日上午,“南怀瑾书院讲坛”第二讲如期开展,本期主题为中国文化的艺术表达——《中国绘画十二讲》之“吴装浅绛”。60多名听众随着袁纲平先生的叙述,穿越唐宋元明清,品味不同朝代的艺术之风。

  “写中国绘画史的王伯敏先生说,吴道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代表了中国绘画的高度。”袁纲平先生从吴道子的“吴装”入题,讲述吴道子的生平艺路和“冠绝于世”的人物绘画。吴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为不可再减的“线”,善用状如兰叶之线条表现衣褶,似有飘举之势,满壁风动,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以淡彩设色,被称为“吴装”。


  如果说白描是中国绘画训练的基础,浅绛则是丹青重彩的基础。那么为什么会在唐代出现一个吴装呢?袁纲平先生又讲了吴道子与裴旻将军的故事,吴道子在洛阳、西安等地留下三百多墙壁画作品,基本是他的学生上的色。而他为裴将军母亲所画的壁画,是他亲自上的色,这色就是在线条边上用淡淡的绛色渲染,当时在场观看的人都觉得这样的色调非常好,从此吴装画风就保持下来,成为唐代壁画中特有的风格。而这个吴装浅绛色,后来慢慢又转到山水花鸟上。
  袁纲平先生介绍,现在很难看到真正的唐代画作,如今看到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名作都是宋人临摹的作品,而敦煌留下的壁画却是真正能看到唐人的风格,这是世界的艺术宝库,很值得去好好品读。
  课堂上,袁纲平先生通过古人的绘画作品来解说吴装浅绛的概念,加深对浅绛设色的理解,同时通过小故事、历史还原、课堂互动等环节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讲完吴带正当风,又接着说曹衣出新水。
  “曹衣出水”是由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画法,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身披薄纱,犹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画法,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袁纲平又通过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这种线条的技法表现。他希望在座的初学者,先在初学的画作上找出最满意的一根线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在画作上找出最不满意的一根线条。这样训练之后,对线条的理解就会不一样了。 
 

                                                      温州博物馆收藏的陈洪绶《刘文成授经图》,是典型的浅绛画风格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到李公鳞到陈洪绶到任伯年,袁纲平先生解析了五位一脉相承的代表性画家。着重介绍了陈洪绶和任伯年。陈洪绶是明代画家,他的画作造型奇骇,线条高古,用笔沉静,被誉为“十六世纪最具独特风格的画家”。他远承李公麟,近取赵孟頫、钱选之长。张庚评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唐寅仇英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清代任伯年,远师陈洪绶,近师任熊、任薰,被誉为清代人物画坛的巨擘,“海上三任”之最杰出者。任伯年“借古开今”,从熟纸走向生宣,不论白描、设色,巨幅、小品皆得心应手,他的意笔白描遥承吴道子、梁楷,开拓了近现代生纸意笔水墨之路。
 
  袁纲平又从任伯年的作品上开始解说如何去读一张画,从哪根线条起笔,在哪里收笔。画面的立意如何,引导在场每一位学员的读画方法。
  学习中国画,方法很重要。现在好多天才型人物,因为方法不正确,引导错误,没有学到中国画真正的源头,可能一辈子站在门外了。“画画就像我们去看园林,会游园的人才会造园。会读画的人才会画中国画。眼睛是最重要的。一个庸俗的人想画出一张很雅的画是不可能的。古人讲,百病可医,俗不可医。希望大家都能超脱一点,提高自己的眼力,不要以一般人的审美眼光去决定自己的艺术道路。” 
  讲座接近尾声,袁纲平先生拿出近几年完成的还未示人的长卷画作《孔子圣迹图》,十五米的长卷,画说孔子生平事迹。整幅长卷以浅绛为主色调,长卷徐徐展开,淡淡的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众人围住长卷,移步欣赏,惊叹声声。
 

                                                               学员在欣赏袁纲平先生的长卷《孔子圣迹图》

  讲座结束后,来自肯恩大学教授西方艺术史的弥可对记者说:“正确的技法训练不是简单地复制一张图片,而是需要老师传达他的概念、想法以及原因。从讲座和习作课中,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是一个名叫Acee Blue Eagle 的美国土著艺术家。他给一本名为《小蓝鹿》的  书配了插图,我记得对他如何画风景画很着迷,他在书的前言中解释了画法,关于风景画的概念比精确复制它更重要!我非常喜爱这个观点。在中国画中我看到了它们之间的一些相同之处。”


  一位参加学习的文化工作者说,儒倡六艺,吴道子出身贫寒而成画圣,非时代进步而不能成其功。故文化之发展,必与物质生产之盛、社会进步之境关联。画圣的高度,反映了唐文化的高度。“吴装”有幸,成于盛唐! 
本次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主题为“积色丹青——五方配五色,千载迹犹新”。
温州商报2019年12月4日11版


书院地址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五福源内
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
0577-89855818  89881099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20 南怀瑾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467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