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倡导佛学与科学相交流

发布日期:2020-10-22

南怀瑾老师的百年诞辰到了。九十七岁的刘雨虹先生亲自打电话给我,要我为她主编的纪念文集写一篇文章。我想在文中回顾这些年来跟随南师学了什么?懂了哪些?然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聚焦于关于科学与佛学的问题,讲我在南师指导下的思路历程,实际上是一份学习心得。

 

一、初见南师如故友

○○四年六月十九日中午,我从合肥飞到上海,从机场直接到康平路附近的一栋别墅见南师。

他一开始就问:你的名字是不是来自一首唐诗?接着说出杜牧的诗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看孤云静爱僧”。 我很吃惊,因为在我一生中,虽然见过许多文人学者,但从未有人想起杜牧的这首诗。后来南师曾多次对人说,我父亲给我取的名字“一语成谶”。

 

灵魂掉在后面

当时我知道他是难得一遇的精通儒、释、道的大师,还曾在两岸关系的“九二共识”上为国家民族做过重要工作。这次我专程去见南师的目的,是想问一个困扰着我的问题: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大家忙于享受和赶上潮流,都没有静下心来想想,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一般人不去想这个问题,他们觉得跟着科技进步走就行了。然而现在发现了问题:人们走得太快了,灵魂已掉在后面,我们该怎么办?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段话,说明大家对此都有同感:“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善良有时候仿佛成为了一种禁忌。为了保护自己,我们收起善良,为了防止意外,我们放弃了善良。”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与我的背景有关。我长期从事化学研究,知道化学化工给环境带来了始料未及的污染。绿色化学可以不污染环境,但是发展举步维艰,根本的原因是有些人不愿意牺牲自我利益,承受更大的成本,去为别人和未来考虑。

 

核时代的失心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核物理,这是那时年轻人向往的尖端学科。核能和核弹无疑是科学的重大成就,然而后来知道,人类现在已生活在核毁灭和核污染的恐惧之中。世界上风起云涌的禁核运动,就说明如果有后悔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会去研发核科技?核能本身是好东西,但是核能不仅污染无法消除外,而且力量太大了,以前每个人心念的善恶之差只能影响一个小圈子,现在核能使其影响力迅速放大。因此人心善恶在核时代变得非常重要。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可能比核能和化学更大、更根本。现在它的发展很快,将来会使很多人都失业。这种失业不像过去那样重新学习新技能可以克服,而是根本不再需要很多人工了,因为人工智能比人干得更好,成本更低,更可靠,而且几乎可以取代人做的所有工作。然而掌握人工智能的只是少数精英,其他人都用不着了,那剩下的人干什么?这些人到哪儿去挣钱?如果财富不能真正让大众分享,社会就有灾难。

我去见南师就是谈这件事,向他请教。为何现在善良反而被很多人认为是犯傻?人类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共存,用慈悲代替仇恨,用善代替恶?南师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他多次说,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心疯”。南师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释、儒、道,核心问题就是修心。佛教的宗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且佛学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必须自觉地这样做。

 

业力 果报 自我约束

南师告诉我,佛学体系的核心是“因果”,俗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大宝积经》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体系的关键是“业力”。相信业力,相信因果,人生就会向善去恶。

南师的话使我想起,在我小时候,母亲这些长辈的人说某人哪件事做得不好,都说那人“造孽”。这就是当时社会上的观念: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是有业报的。当社会上还有这种观念时,每个人自我约束就有基础。在民间,这个基础已经延伸了数千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更需要自我约束,然而现在却没有了因果业报观念,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最近几十年,科技高度发展而且深入人心。由于科学的体系不能包含业力,无法证明它,人们就认为佛学的业力、因果是迷信。于是大家都不相信它,把它抛弃了,有没有可以替代的东西。道德底线没有了,就是把“灵魂丢在后面”。

 

科学与佛学相同处

我对南师说,虽然目前的佛教界中有不少迷信的东西,但是真正的佛学也有一些观念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比如佛学的“万法皆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无中生有”地产生的。现在探索宇宙诞生的科学家们,也发现我们的宇宙是从虚空中“无中生有”地产生的。另外还有些佛学思想不被科学认可,并不是因为与科学矛盾,而是科学的体系没有包含它们。比如人要善良、慈悲、共享,这是人类共知的真理,与业力因果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科学体系不包括它们,当然无法证明它们。甚至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反倒使人认为有理由自私。

南师说,目前是科学时代。在二十一世纪,所有宗教都必须去除迷信,与科学相结合,否则只有消亡。他鼓励我用科学的方法来看看佛学的思想体系中有没有一些道理。这个问题很困难,我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成功,然而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探索一下当个铺路石总是值得的。

南师对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很感兴趣,他说佛学与科学最接近的内容,是《楞严经》和唯识论。这些他以前都讲过,以后还会给我讲。 

我们首次见面,从下午两点谈到六点。结束时南师说我像他年轻时的一位朋友,大家开玩笑说是老友重逢。然后南师留我同到长发花园他的住所晚饭,他让宏达找出一瓶珍贵的陈年茅台。我虽然出于礼貌只喝了一点,但至今回忆起来仍余香满口。

 

二、佛学既能引人向善,又与科学相容

首次见面一个月后,二○○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南师就在苏州吴江七都的“君庐别墅”为我们开堂讲课。

在《南怀瑾先生年谱(简谱)》中这样记录了这次活动:“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专题研讨会”。其实这次就是南师讲课,我们只有提出问题,并未作贡献,这样说是南师一贯的谦虚。

南师讲了《易经》、佛学唯识论和修禅打坐,概述了包括佛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佛学破除迷信

南师说,真正的佛学是破除迷信的。我们现在叫的「佛」,只是一个名号。佛是真正大彻大悟睡醒了的人,并没有说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我们这些人是还在睡觉的笨蛋。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不过自己迷惑找不到了,佛法教我们如何去找到它。「人人有个宝,埋住了,找不到,佛法教你怎么办。」宇宙的最高真理叫真如,由于「静极生动」、「阴阳互变」,真如会转化成它的阴面――阿赖耶识,它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而是物质和意识以及万事万物的本体。

随后的八年中,南师为我们讲了《楞伽经》《楞严经》、唯识学和《达摩多罗禅经》,我逐步开始理解南师讲的上述道理。这里写下大致思路。

 

打坐可重塑大脑

如何找到每个人的阿赖耶识这个宝呢?只要把埋在它上面的尘土去掉就可以,这些尘土就是你头脑中不断产生的杂念。然而,要熄灭这些杂念很难。你越想熄灭它们,越熄灭不了,因为在大脑(佛学叫六识)参与时,熄灭杂念的想法本身也是一个杂念。要摆脱大脑的参与,熄灭这些杂念,需要在保持正念和正见的状态下长期训练,让神经元连接组新生,把大脑重塑成只产生正念和正见,从而忽略其它一切杂念(「不住念」)。修禅打坐就是一个途径。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科学实验成果,说明打坐可以这样重塑大脑。

什么是正念?念念合于明白真相的智慧境界就是正念,包括善良慈悲。为何大脑需要保持正念呢?因为只有大脑保持正念,阿赖耶识才能被正确认知和净化。在佛学中,阿赖耶识被习气牵引着运转,所以习气又被称为业力种子。它们是这样产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本无善恶,但在它生出第七识末那识后,第七识旋即回过来又影响它的母体第八识,熏习生成第八识中的业力种子才表现出善恶。第七识由于「自我」,本以为给自己的母体进贡的全是好东西,可没有想到却会在第八识中化为污染。第七识影响第六识意识,令它指挥前五识的活动。第六识也会倒转过来影响第七识,两种识相互影响使人依惯性行事,令习气更加坚固。一个人的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潜意识,乃至知识,都是习气。第六、七两识互相熏习,形成一种不断得到强化的习气,储存在第八识中,成为业力种子。如果在第六识中保持正念,可以使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净化,没有业力污染,这样一来受业力牵引生出的虚妄不实的灰尘就会逐渐消失。

 

保持正见的大脑

为何大脑需要保持正见?正见就是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保持正见,你就知道一切贪、嗔、痴产生的杂念虚妄不实,才能不在意和忽略它们。事实上,科学也是关于物质世界的正见。例如,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更容易相信“万法皆空”。因为科学已发现,我们的宇宙包含大约海量个基本粒子(夸克和电子等),它们曾被看作是建造物质世界的微型砖头。后来物理学家发现,这些基本粒子可能不是砖头这样的实体,而是弦上发出的声音。最近物理学家又进一步认为,物质世界的本体是量子比特(可以互变的0或1)的海洋,光波、基本粒子都是这个海洋中的波动旋涡,物质世界就是从这个信息海洋的波动漩涡中浮现出来的,真的“如梦幻泡影”。

真如――阿赖耶识真的存在吗?最终回答需要体证,这不在这篇短文的范围内。这里只从义理上做些探讨。佛学中的真如 “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这就是说在真如――阿赖耶识中似乎不存在任何事物(“空”)。然而它虽空却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具有“灵觉性”,这就是说真如――阿赖耶识具有最高的智慧,其中包含着产生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由此可见,真如――阿赖耶识的概念与产生物质世界的信息海洋概念是相通的,而且它们都与柏拉图和黑格尔哲学认为的“绝对理念”概念相似。

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先于物质世界存在,正如要造张桌子,先要有桌子的概念。如果先有理念,后有物质,就可以把人文道德与物质科学整合成同一的文化, 因为人文道德不能从物质科学中推导出来,是直接从绝对理念中来的。

佛学倡导的善良慈悲,就是直接来自阿赖耶识,因为如果宇宙万有源自阿赖耶识,那么「同体大悲、无缘之慈」就是自然的事了,也是儒家观念的“民胞物与,物吾与也,仁民爱物”。阿赖耶识还能生出物质世界,就像信息海洋可以产生出物质世界一样。这个问题在过去非常复杂难懂,在现在的信息科技时代已不难理解。比如“黑客帝国”电影中那样的世界为何有可能成真?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的科学家们已经提出,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用信息虚拟的,就像一个巨大的电子游戏里的存在。如果在高维的世界中,有一个比人类智慧更高的物种,他们中有一位超级程序师,在一台超级计算机的三维屏幕上虚拟“生命游戏”,用0和1组成的比特流模拟出星辰的升落和星系的形成;整合生物化学法则,观察生命的进化、不同文明的成长;赋予人类以意识,观察他们的悲欢离合。而且这一切会与我们的感觉一模一样。按照图灵定律,我们无法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角色。当然这个例子只用于说明信息何以能产生我们感知的物质世界,佛学并不认为我们的世界有任何拟人化的主宰。

 

外境色法 主观心法

在有关物质世界的问题上,佛学与科学并无根本矛盾。 “法相”一词是玄奘法师创立的,意指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现象。按照法相唯识学,阿赖耶识在习气牵引下显现出三种“境”:性境、独影境(类似幻觉)和带质境(类似错觉)。性境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物质类的境要产生,不仅需要第八识中含藏的色法种子,还需要地、水、火、风这四大色种作为材料和能源,就像苹果树的种子是能生亲因,然而仍需水、肥料、阳光才能长出来一样。这些有形之境遵循色法的规律(等同科学规律)变化,虽然在根本上它们乃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但是不直接随我们的主观意识(第六、七识)改变,我们就认为它们是客观的。众生的六识通过六根于外界互动,包括改变外境的色法,但是这种改变是遵循色法的规律,不是主观意识直接造成的。

科学研究的是色法的规律,而佛学关注的是心法及它们与色法的关系。科学也是佛学需要的有关色法的正见。与科学不同的是,佛法认为每个人死后,他的第八识中的业力种子及这些种子的记忆都在。在阿赖耶识这个仓库中的业种子,永远不会失掉和变质,它们遇到缘就起现行,就是果报,因缘会遇时,决定要受报。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这点还需要求证。

 

三、南师倡导佛学与科学相结合

南师一生融通儒释道,他的一个历史功绩,就是他提倡儒、释、道传统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研究,交流、参考、互补,并且在佛学与科学交流上做了影响巨大的工作。

南师常说自己是“二楞子”,指他有两部重要的佛学著作――《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在《楞严大义今释》的叙言中,他说:“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科学为基础 哲学为论据

“科学一马当先,几乎有一种趋势,将使宗教与哲学、文学与艺术,都成为它的附庸。这乃是必然的现象。我们的固有文化,在和西洋文化相互冲突后,由冲突而交流,由交流而互相融化,继之而来的一定是另一番照耀世界的新气象。”

“这本书的译述,便是本着这个愿望开始,希望人们明了佛法既不是宗教的迷信,也不是哲学的思想,更不是科学的囿于现实的有限知识。但是却可因之而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获得较深刻的认识,由此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较大的启示。”
  “佛教虽然也是宗教,但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它的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范畴以外,所以也有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佛教具有科学的实证方法,但是因为它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所以人们会忽略它的科学基础,而仍然将它归之于宗教。可是事实上,佛教确实有科学的证验,及哲学的论据。它的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它的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做证明。《楞严经》为其最显著者。研究《楞严经》后,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都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他之前直到现在,也有别的善知识做了一些佛学与科学结合的尝试,然而只有他,基于对佛学的深邃理解,做的尝试最有意义。《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是其代表作。不仅如此,南师还使用他的影响力,对宗教的现代化运动做了贡献。

 

给宗教局的信

在我首次拜访南师之后,二○○六年四月,两岸三地佛教界发起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和舟山召开。会后南师收到国家宗教局送的论坛材料,他在回信中向国家宗教局提出了他一贯主张的释儒道与科学相结合,原函如下:

五月间,收到所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资料汇编等物,本欲驰函致谢,因事务繁剧,拖延至今,见谅。

当今世界,宗教与宗教、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民族、宗教与科学,都在互相排荡渗透,真是好不热闹。如何吸收古今中外经验,配合智慧的拣择与创新,制订政略,的确是严重的大政治与文化课题。局长肩负责任不轻啊!

几十年前,我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出,廿一世纪之宗教,须除去宗教外衣,与科学相结合,才有前途。否则,在表面热闹的背后,或墨守陈规、食古不化,或自欺欺人、越走越远,或变成国际政治渗透工具,仅余微弱之劝善与麻醉作用。如儒释道三家之真正宝藏,至今未能与领头时代之科学相互参证,为人类文化真正做出贡献,殊为可惜可叹!

目前,我以耄耋之年,正在江苏吴江创办『太湖大学堂』,以传统书院之传习方式为基础,配合现代前沿科技研究方法,希望综合同志者之力,发掘固有传统文化之精华,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主流方向上有所贡献,以冀为人类文化前行,探寻一条正途。目前,已有国内国际数所大学等机构前来合作参与。你有空,也可来看看。

据说你曾指示江苏省宗教局长来看我,待我稍得空时,即请他来玩玩。

余不赘。

专此致谢并祝

公绥

           丙戌季夏 ○○六年八月卅一日

 

佛教与科学展开对话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是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在无锡召开。会前,二月十三日,国家宗教局负责人来庙港访南师。南师在谈话中,推介了我呈给他的,用科学方法分析佛学的学习心得报告给这位负责人,并提议约我聊聊。随后我被邀请参加这次论坛,并担任论坛新设的「科学与佛学」分会场两位共同主席之一。从新华社当晚发的新闻中,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分会场的情况。

新华网江苏无锡三月二十九日电(记者李建敏 石永红 桂涛)释迦牟尼的弟子们与科学界人士二十九日在中国无锡进行了一场罕见的、面对面的坦诚对话,主题是发掘佛法在科学技术时代的独特价值,推动佛教随顺时代因缘而弘法利生,为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和谐发展、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这场对话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一个分论坛,短短三个小时的研讨吸引了近两百人旁听,小小的会场座无虚席,迟到的人只能站在过道或两旁。

佛教界人士和社会科学专家表示,佛是人,而不是神,佛教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其实并不推崇科学的敌人——迷信,相反,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对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并一向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新华网〈中国推动佛教与科学展开对话以共建和谐社会〉2009-03-29 20:20:05 

 

物理学步入禅境

我在会上作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会后收入文集,受到佛教界内外关注,在社会引起了争论。关于有人说我宣传迷信的问题,其实早在二○○四年君庐别墅讲课时,南师就说过:“真正的佛法是彻底不迷信的。所以随便给朱校长戴上一个迷信的帽子是行不通的。佛在求证,他也在求证。”

南师在世时,我们经常都把学习心得呈给他,请他批改。现在我谨以这篇短文,作为呈给他的又一篇学习心得,以纪念南师诞生百周年。

 

(选自南怀瑾文化20183月出版《百年南师》一书,作者朱清时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理学博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FRSC)、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出版有《生物质洁净能源》等书)

书院地址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五福源内
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
0577-89855818  89881099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20 南怀瑾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467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