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氏史料 | 南怀瑾的世系与上辈

发布日期:2022-03-14

据1928年版《南氏宗谱》总谱世系表,南怀瑾直系上辈世系第一世至第六世因另文已述,列表如下:


世   系

姓    名

事    迹

第一世

南    巘

宗谱有小传,事迹详见

《温州南氏家族史概述》

第二世

南星瑞

字焕奎,行仁二

第三世

南国纪

字惟正,行圣一

第四世

南复至

字孟阳,行伯二

第五世

南敬道

字公信,行端九,号山云

第六世

南遇福

宗谱有小传,事迹详见

《温州南氏家族史概述》


第七世南广屯(1323—1358),谱名恭屯,字子政,欲坐船往广东潮州,才开船就遭遇顶头风,不慎坠海而亡,年仅36岁,宗谱有小传。
 
第八世南原楚(1356—1423),谱名谦楚,字彦武,号素庵,三岁失父弟,平生历尽艰险,喜文学,明永乐十八年(1420)聘请永嘉县乡绅梅贞仲重修南氏宗谱,宗谱有小传。
 
第九世南思载(1378—1464),谱名宽载,字继浩,号居仁,四云房祖,明代人,进士南昱之父,少有豪气,膂力过人,家有“火佃”郑谨,乡里有课税多种,郑谨不服从,被官吏抓去,捆系在檐柱上,南思载得知,怒发冲冠,追到该处,没碰到官吏,就抱住柱子,发力将柱子拔出地,释放郑谨。刚勇如此,但南思载也每自贬损,“冲和乐易,与人无争”,成为全族仿效的榜样,遂令南宅成为仁里,“乡君子辄以‘居仁’二字颜其闾,并署以为公号”,南思载也以“居仁”来自勉与教子孙,晚年两举乡饮大宾,因子荫,获赠奉政大夫,宗谱有小传。
 
第十世南嘉(1413—1473),谱名正嘉,字时霖,号耕隐,进士南昱之弟,“遇饥岁,邻有不举火,密使人负粟与之”,宗谱有小传,他亦是笔者的直系祖先。

他去世后,乐清同乡好友、明举人王祚有《南耕隐挽词》:“高卧南阳两鬓丝,素心不负没人知。一犁烟雨饶生计,三顾风云负夙期。龙去草庐春寂寂,鹤归华表夜迟迟。令人慷慨歌梁父,不见英雄有所思。”


第十一世至第十九世事迹简略,列表如下:

世   系

姓    名

谱名字号

事    迹


第十一世

南   意

礼意

失载


第十二世


南   赞

义赞

字参之

同上

第十三世

南   

传绶

字朝勺

号东谷

同上

第十四世

南克敉

忠敉

字以抚

号怀江

同上

第十五世

南宗祥

字善学

号省所

同上


第十六世


南大惠

号敬所

同上

第十七世

南世诰

字明文

号滋斋

明末清初人

第十八世

南承桂

名上客

字汝拔

号岐峰

清太学生

其原配施安人,宗谱有小传

第十九世

南守元

字光魁

号静斋

例贡生

其原配郑孺人,宗谱有七旬寿序


第二十世南嗣雄(1771—1816),名衡,字超萃,号善居,清太学生,其外孙是乐清象阳诗人、儒医、廪生郑云衢,为其作传,载于宗谱。


第二十一世南元铨(1806—1865),名协铨,字叙廷、叙亭,号鉴亭,清太学生,南怀瑾之高祖父,有田二三百亩,其姻侄、乐清廪膳生郑赞康为其撰墓铭,载于宗谱。


第二十二世南应东(1828—?),名树风,字顺喜,号声甫,清邑庠生,举介宾,“幼嗜学,晨夕手一篇,历寒暑不辍”,主修现存最早的1886年宗谱,其表弟郑云衢参修,曾为其作传并赠诗《对月有怀南声甫》“吾忆南声甫,轩窗月印时。孤灯怜夜色,独坐有谁知?驰梦劳飞逐,停云感别离。何当同剪烛,话旧慰相思。”南怀瑾之曾祖父。


第二十三世南德昭(1851—1888),字绍箕,号子麟,无功名,南怀瑾之祖父。


第二十四世南仰周(1888—1957),仰周为字号,以字号行,无功名,南怀瑾之父。


据1928年版《南氏宗谱》郑鼎英撰《正惠公生传》,南仰周名化度,字仰周,谱名正惠,而据该谱二房世系表,名正裕,谱名光裕,号仰周。另据1949年版《南氏宗谱》叶震东《南仰周先生传》,名正裕,字仰周。南小舜著《人生路漫漫——南怀瑾家族三代的人生浮沉》则记载名正裕,字仰周,号化度,寓意“仰望圣周,化度万民”。由于南氏二十四世为光字辈,谱名“正惠”不符规范,当以“光裕”“正裕”为是。


南怀瑾祖辈一直居住南宅。因娶妻为地团人赵荷香,据《正惠公生传》,南仰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迁居地团叶(时为长安乡六都二图,今为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开设南杏春布庄,而据《南仰周先生传》,南仰周原先在南宅后岸桥头开店,是民国二年(1913)举家迁居翁垟乡地团叶。


1918年,南怀瑾在地团叶出生,度过私塾与小学生涯,结婚生子。


地团叶是叶氏聚居地,晚清长林盐场大使、“咸同诗雄”江湜有《至地团叶村》诗记载“村人都姓叶,咸水漫煎茶”,1990年2月18日南怀瑾回信地团少年伙伴叶乾奶等人时,也特意引用此句,所以南姓在此地其实是客籍。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里认为“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寄籍外村)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为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费孝通进而说“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南仰周也正是在地团开店为业。


南仰周做货物生意为业,平时急公好义,据郑鼎英《正惠公生传》叶震东《南仰周先生传》,民国十五年(1926),地处沿海的地团“陡闸倾陷,咸潮冲泻,为农田患”,他筹款修建,匝月告成,水利复兴,前任瓯海道尹、著名词人林鹍翔(林铁尊)赐予“热心公益”的家门匾额褒奖他,地方文人也赠诗以荣之。但南小舜《人生路漫漫》却记载南仰周是1933—1934年修建地团陡闸,1935年乐清县长褒奖。


郑鼎英《正惠公生传》收录于1928年南氏宗谱,叶震东《南仰周先生传》收录于1949年南氏宗谱,后谱为南仰周主修,谱内其事迹应经传主本人所确认,而南小舜生于1937年,赠匾事件发生时尚未出生,《人生路漫漫》为其回忆录,赠匾更属口耳听闻,人物时间均误,因此当以宗谱记载为准。

据南小舜回忆,抗战时期的1940年,南仰周又举家迁居,租住附近的荷堡池头(今属柳市镇)开店,1946年春重新迁回南宅,落脚殿后(今柳市镇殿后村)。

南仰周闲暇喜读史书,性格勇猛。1945年2月日本鬼子侵占黄华,到处烧杀抢掠,带领翻译下乡经过荷堡池头,持伪币强买强卖其店货物,南仰周不从,翻译唆使日寇毁坏器物,南仰周怒起反抗,用杖棍打倒一兵,而遭到五六名日兵围攻,便赤手空拳跟他们搏斗,气运双掌,竟生生握住捅来的长剑,“空手夺白刃”,不畏强暴,传为美谈,也导致双掌被割伤流血,因伤及筋腱,后竟不能弯曲。

作为南怀瑾的曾经住处,地团、殿后当年的老房子可惜如今都荡然无存,不复原貌。地团故居1996年被改建为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变成公共场所,2014年又改建为南怀瑾故居。殿后故居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修建过,现为三层水泥楼房,里侧残存着一间单层老屋。

据家父与族人回忆,殿后故居原为三合院式,坐北朝南,单层,石木结构,庭院前有台门,南怀瑾一家住沿河的东边三间厢房,最南面厢房被南仰周辟为南货店,临路外立面分为两半,下为实心墙壁,上为活动木窗板,平时卸下,作为对外的购物窗口。整座故居前横石桥,旁靠小河,周围遗存着文物与古宅,环境清雅。

1947年,南怀瑾从云南昆明乘机至上海,再坐轮船转杭州,并带着一位中年僧人,回故乡南宅殿后省亲。

当年春,他召集父老倡议重修《南宅南氏宗谱》,南仰周担任首事,我祖父为助理,两人常一起外出,乃至到邻县走访族亲。南怀瑾则任董事,为修谱去台州黄岩横菱南氏聚居地走访(南瑞薰即为其地人),顺便游历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还写下《自题照影》组诗,其二即为著名的“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押韵采用孤雁入群格,此首后被其弟子、学生、南迷等屡屡提到。此谱在1949年修成,由此,从南原楚、南应东、南仰周、南怀瑾,可谓四代断续修谱。

他居留到次年,想说动父母一起去台而未果,据其《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其间与乡友普传炼师、倪燮勤居士等诗文唱酬。1949年2月28日,南怀瑾在大限到来之前及时独身去了台湾。这一走,接下来的漫漫岁月里,他的父母妻儿遭受了历次政治运动的重重摧残屈辱。(据刘锡荣《南怀瑾先生与金温铁路》,其妻1951年上半年土改时被划为工商业兼小土地出租者家庭,名列“漏划地主”)

1949年,南仰周曾暂任民国乐清长岐乡乡长,因此1950年被捕,1951年土改期间被打成恶霸地主,约1957年秋屈死浙江省第一监狱(位于杭州余杭县)。据原翁垟镇文化站书记叶旭艳听南小舜生前讲述,当时各村分配地主指标,殿后村族人中,仅有五六亩土地的也被打成地主,南仰周打抱不平,说了几句公道话,用打油诗进行劝诫,其中有“笼鸡得食汤锅近,看看前头思后头”,被工作队长得知,作为漏网地主上报,因此被判刑六年。(南航按:此两句来自相传明代状元罗洪先《醒世诗》:“逐利贪名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1978年,身在台湾的南怀瑾在南小舜家书里得知此事,吟诗《戊午秋杪,得次子小舜自故乡家书》:“一世人如两世人,全家十口四方分。卅年多少冤魂泪,况有哀鸿隔岸闻。”后经南舜铨(南怀瑾长子)、南小舜、族人南常槎、南麟书等多次查询,1983年1月在余杭临平镇觅得南仰周遗骸,归葬故里。

但因一直未获平反,为寄托思念,1989年4月南怀瑾去信请小学同学、乐清黄杨木雕大师叶润周雕刻了“精工生动”的其父之像。1996年1月,他在地团《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赠言》碑文里不无悲愤地写道:“旋经代嬗五六十年后,父罹世变,未得澡雪。”当年6月,在致乐清耆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张炳勋信札中评价其父:“以先严一生之为人,终而遭逢大劫,难免祸害。其平生行径,是非善恶,毁誉参半,但大要均属为善者多,众所推敬。”

一些书说南怀瑾祖上不乏修行出家人,言下他俨然衣钵相传,据宗谱,直系上辈并无此记载。而纵观南怀瑾世系,从南承桂、南守元、南嗣雄、南元铨到南应东,倒是五世业儒,读书有功名,此外南怀瑾曾伯祖南应杲(名树勋,字定喜,号铭石),叔祖南德晖(吉如)也都是邑庠生,郑云衢亦分别有赠诗《寿南铭石表兄六十》《示南吉如》,可谓一缕书香在家乡绵延不辍,历经积淀,至当代,终被南怀瑾远扬于海内外。
书院地址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西南五福源内
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
0577-89855818  89881099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20 南怀瑾书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467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1063号